圈层文化并非是网络时代的特有产物,自古以来圈层现象存在于历史的各个角落、社会的各个领域。网络作为催化剂和助推器,加速了圈层文化的发展,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形态。当前,青年群体中日渐出现的圈层化新趋势新动向,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固化的双重特征。一方面,圈层成员在圈内可以获得存在感、归属感、认同感,实现审美共情、艺术共鸣、情感共通,一定程度上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。另一方面,圈层存在封闭性、排他性、极端化、审美固化等问题,导致价值观撕裂,对主流文化认同造成一定冲击,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,不利于多元一体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,不利于人民精神力量的广泛凝聚。该以什么态度面对圈层文化现象,是文艺评论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。
快乐步入流连忘返的同温圈
动漫《海贼王》海报
面对当下青年群体在圈层文化中对爱豆的狂热追逐、对网络游戏的神醉心往、对二次元文化的流连忘返,如果换来的仅是简单粗暴的批评和冷嘲热讽鄙视,说明评论者尚未真正深入生活,深入大众心理,深入青年世界。今天,如果还是用千人一面的文艺作品面对人民大众,还是用“大水漫灌”、悬浮于生活、填鸭式说教的方式面对青少年群体,注定会走向自说自话、作茧自缚、封闭保守。正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使得人的个性化、差异化、分众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精准的满足,使得圈层文化的正向价值在审美基座上得以建立。今天,我们应该真正深入青年文艺生活,了解青年亚文化,思考文艺圈层发展,尊重和包容人们对个性化、差异化、分众化的精神文化需求,理解他们在圈层文化中激荡起的审美共情与艺术共鸣,在快乐入圈中享受同温圈带来的归属感、认同感、幸福感。
尊重包容精彩纷呈的多样圈
B站弹幕使用规范
不同圈层的成员应摒弃“相互诋毁”“相互撕扯”的陋习,做到合理发声、包容异声,既不过分强调“所爱”,也请允许他人有“不爱”的权利,做到基本的尊重和包容,实现各美其美、美人之美、美美与共。比如,网络上流行的弹幕文化,在圈外成员看来,密密麻麻的弹幕霸占了屏幕,阻挡了视线,剥夺了原创者的话语权,消解了观赏者的审美权;在圈内成员看来,弹幕提供了温暖的陪伴感和归属感,使得一个人观看视频不再孤单。事实上,圈内圈外都有表达权,弹幕评论是一种短平快式的评论,具有即时性、交互性、碎片化、个性化等特点,适合青年群体的交流与互动。与其指责和批评,不如在尊重和包容中客观理性地看待圈层文化,发扬圈层文化的优点,摒弃信息圈养的缺点,让年轻人找到收获和乐趣。
纪录片《风味人间》遇上弹幕
勇敢走出“圈地自萌”的舒适圈
青少年在快乐融入圈层的同时,不能做圈内的井底之蛙,“维护”圈层中的封闭、排他、极化、固化等枷锁,误以为圈层内流通的“空气”是清新的,圈层内的信息流、价值观就是一切。实际上,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青少年应突破圈层壁垒,走出思维误区和审美盲区,打破“信息茧房”,勇敢出圈。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再造圈层、重塑圈层、融入圈层,增强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、价值认同和生活践行。文艺评论工作者应主动走近青年、倾听青年、关心青年,做好青年的知心人、热心人、引路人。用开阔的思路、创新的方法,体悟现实的生活本质,树立博大的人民情怀。提升他们对主流价值的广泛认同,使他们在圈层文化的“弄潮”中树立正确价值取向、审美趣向、创作方向,完善人格塑造,提升人生境界,影响和引领圈层中的其他参与者,扩大非主流文化圈层中的主流声音,促进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。
bilibili up主89岁广州老人江敏慈
(来源:“新华社”微信公号)
面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成文化强国目标,面对“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”这一重大创新性要求,全社会应增强圈层共同体意识,在尊重和包容圈层文化的同时,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,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,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如果各个圈层的成员能将圈内守定之“私”聚合为各个圈层共同承认的公共之“私”,即探寻天下人共同承认和尊重的公共兴趣或公共利益之所在,“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”,必将有利于面对当前“两个大局”,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。
分享到: